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新闻
产业新闻

葛剑雄、秦朔等学者力荐!作家沈刚新作《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面世

时间:2022-07-06 16:09:42   作者:王小语   来源:中国培训之家   阅读:9331   评论:0

近日,作家沈刚著作的新书《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政治史,全新揭示了秦统一后帝制国家皇权系统的运营逻辑,并力图从中找寻变迁规律,揭示王朝循环的原因,总结历史得失。作者将数十位帝王的小传与大历史视野相结合,既是一部中国历代皇帝评说总集,又梳理了两千年中国政治通史,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帝制中国两千年兴亡得失的机理。

葛剑雄、秦朔等学者力荐!作家沈刚新作《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面世

责编介绍本书的特色

广西师大出版以出版社科人文书籍而著称于业界,在读者中享有极好的口碑。据出版社社科分社的编辑介绍,之所以年中重点推出《兴亡》,是因为作者沈刚具有大历史观,论述框架清晰,集中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优势,综合了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知识,从秦汉讲到明清,时间跨度长,基本涵盖中国帝制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对于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诠释模型。

作者把两千年的皇权系统视为不断演变的整体。在治理体系创制、重构、调整、完善和固化等五个历史阶段中,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核心价值观?国家如何运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郡县制的法家方法论,进行社会资源的控制和动员?皇权与坚持价值解释权的士大夫势力经历了怎样的磨合?为什么说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和康熙帝等八位统治者,在帝制中国的政治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作者都给出了不同以往的答案。

全书行文流畅质朴,没有夸大的议论,更没有无所依凭的随意阐发。论出有据紧扣史实。不仅能清晰地交待 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绘声绘色地勾勒历史人物“肖像”,而且不会令人读起来感到沉闷无聊,不时有一些如朱玉一样的小观点、小视角。书中的关怀与野心是庞大的。阅读这本书,就如同置身于与古代王侯将相相同的处境中,体会到个人与时代命运的环绕纠葛,这里边既有受制于大环境的无奈,又有突围而出的雄才伟略。

葛剑雄、秦朔等学者力荐!作家沈刚新作《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面世

作者自解独特的分析框架

在《兴亡》的后记中,沈刚自述他写作本书,是受到了许悼云先生《从历史看组织》等系列跨界作品的影响。作者从事品牌研究与推广工作多年,与工作伙伴们创立了品牌主体运营系统五个维度平衡的理论,即从大环境、价值观、方法论、组织保障和资源动员的角度,去分析品牌主体创业、运营和变迁的规律。国家政权和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以运营系统的多个维度剖析中国两千年的治理体系,是作者开宗明义的思维导图。

作者在历史研究中发现,秦汉以来古代中国的治理体系,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郡县制法家策略为方法论,与孔孟的儒学核心价值相结合,最高统治者及作为组织体制主体 的士大夫文官势力,采用编户齐民制度进行国家资源的控制和动员,在东亚大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之内,价值观、方法论、组织和资源高度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明闭环。运营系统五个维度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虽然可能发生周期性危机,严重时将造成政权更迭、王朝倾覆,但只要新的朝代建立,统治者对失衡的关系进行调整和修复,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方法论的治理体系,依然能够进入有效延续的循环。

黑格尔曾经评论,中国古代没有历史,只有王朝的循环,甚至连发生的事情都是重复的。这实际意味着古代中国治理体系顽强的生命力。在古代交通、通讯都较为落后的条件下,维持这样超大规模巨型国家的大一统政权,这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 1840年后发生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是指构成这种循环的闭环治理体系的崩塌,是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明治理体系碰撞的结果,反映了支持儒家农业文明运营系统的五个维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瓦解。

复旦系大咖一致推荐

沈刚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编辑专业,大学二年级即在《萌芽》上发表报告文学、小说作品,是校园内外闻名的才子。小说《别了,十八岁》当时曾引起广泛讨论,荣获“萌芽”文学奖。多年后沈刚小说结集出版时,复旦系著名的文化传媒人徐锦江、李光斗和韩国强等人,一起为他背书推荐。作者从《解放日报》辞职创业后,将工作之余大部分的时间, 用于中国历史的学习。不仅钻研前四史、《资治通鉴》等古籍,还阅读了一大批古代史、近现代史专家前辈的著作专论。这次写作《兴亡》,是他二十余年磨一剑的成果。

五位热情为《兴亡》推荐的学者专家,均出自复旦系。其中葛剑雄教授是历史学界前辈,他认为作品具有旁观者的清醒和独特视角;马勇教授认为,如何走出历史的循环,作者通过皇权系统运营的五个维度,给出了共情且新颖的答案;刘统教授认为,作者坚持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和方法,读者能从中读到治国和经营企业的经验;姜鸣先生认为,作品从一个特别的框架和视角出发,相当富有创意,值得企业领导、政府官员和历史爱好者一读。

著名人文财经观察专家、《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秦朔先生,对于《兴亡》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兴亡》以中国历史上的帝制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剖解每个时期的治理体系和有代表性的样本,让历史的经络骨骼豁然而出,是一部有独特视角和创造力的研究之作。

葛剑雄、秦朔等学者力荐!作家沈刚新作《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面世

出版后获得读者好评

《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出版后,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也没有举办签名售书会,主要是靠出版社简单的新书介绍,以及读者之间的口碑相传,颇受广大历史爱好者的好评。京东、当当和淘宝等各大平台上的销量稳步上升,豆瓣评分已经显示9分之上。

豆瓣书评人麒麟先生撰写《所谓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文,对于历史写作与沈刚先生的《兴亡》作出了评论。他在文中指出,当下流行的历史写作存在三大弊端:1,以偏概全,立意宏大,但叙述狭隘;2,人云亦云,对历史人物印象刻板;3,盲目崇洋媚外,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沈刚的历史写作避免了这些陷井。《兴亡》叙事宏大,把两千年中国帝制时期做了一次全面的横向对比;既做到了不陷入小事件的纠结,又做到了以连续发展的眼光把两千年看作一个连贯的整体去研究各个朝代兴衰规律的原因;对于历史人物,作者站在一个高度去“冷眼旁观”,不在乎那些世俗刻板印象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作为一名本土作家,作者对自己国家的事如数家珍,又具备了不为俗名绑架的写作自由,拥有了更高的眼界。

著名媒体人、《第一财经日报》前副总编韩国强先生认为,读历史就是读人心,所谓读史可以明智,那么什么才算是明智通达的人生呢?在沈刚的叙事中,历史的发生,王朝的兴替,是历史与其主要参与者互为作用、共同推动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是他眼中的国家治理体系。个人的作用在体系面前其实是有限的。这就是王莽、隋炀帝杨广和祟祯帝朱由检等亡国之君时不我与的悲剧本质。换言之,无论是统治者、企业家还是在职场上打拼的你我,自觉地调整自己与体系的适应能力尤为重要。这可能也是《兴亡》一书给到我们的另类启示。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行业动态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