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产业网(WAP手机版)
首页 > 培训学习 > 外语留学

金北方移民解读:东西方教育对比与子女教育全球化?

作者:王宝珠  来源:中国培训之家  阅读:2015

  

新闻图片1

  

新闻图片2

  

新闻图片3

  作者来自于金北方移民公司,是加拿大政府认可的移民顾问协会的会员,曾经帮助了很多家庭移民到国外,同时也目睹了众多的移民家庭在国外的生活与学习。本文作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就东西方教育,国外、国内的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东西方教育的差别

  说到东西方教育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我们要先看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这种文化的差异造就了我们教育的差异(也可能是教育的差异影响了文化,或者相互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人口等因素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别。我还是比较认同这种观点的。

  那么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上有什么差别?我想只说两个重要的差别。

  首先,西方思想里认为人与人是平等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所以,在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你如果数学不好,跳舞好也可以。而在中国的学校里,好学生获得最多的关注,而在学习上没有表现出足够优秀的被当作废品晾在一旁。无论是我们的户口制度,还是我们的暂住证制度,都在人为的把人分为不同的等级。我们崇尚的是精英教育和精英治国。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被教育出来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在美国的餐厅吃饭,服务员会热情的和你打招呼,吃的过程中,必定来问你感觉如何,就像你的一个朋友或者哥们。招呼服务员也要用手或者眼神示意,而不是高呼服务员。而在国内,我们每次进餐厅都是感觉到自己是上帝,从你一进餐厅,你就把服务员当使唤丫头看,而服务员也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其次,西方对于思考是发散的,而中国是被严格限制的。中国虽然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是实际上科举制度的精神一直没有消亡,反而被继续执行着。我们的整个的教育都在贯穿这个制度。孩子成功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高考。而要通过高考,就必须按照标准答案来执行。孩子被教导,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否则就不能得分。所有的学习都被严格的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所以,造成我们孩子的创造精神被压抑,造成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被扼杀。

  西方的教育更多的是发散思维,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

  有一本书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叫黑天鹅(BlackSwan)。我非常认可这个作者的观点。这本书讲的是那些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的典故来自于在澳大利亚发现有黑色的天鹅之前,大家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作者非常信奉奥地利哲学家KarlPopper的一句话,科学是用来证伪的。就是说,任何一个结论,任何一个理论在被证明是错误之前,都只是暂时正确,终究会有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一天。所以,科学不是告诉你什么是真理,科学是告诉你什么是错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发散思维与这个理论是吻合的,他们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挑战现有的知识。而我们教育孩子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结果,在现实中正在不断的被推翻。这也是我从小成长起来一直不断困惑的过程。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西化的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西方的一套,只是在潜意识里还留着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例如对于父母要孝敬。有人认为这是农耕时代,在一个血缘社会里的产物。在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向西方靠拢。我们在讲建设法制国家,而不是依赖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这里说到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仁是什么?仁是指上等人要对下等人有爱心。所以,在孔子最提倡的这个理念里,首先是充满了等级观念。因为孔子提倡的社会秩序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就有很多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问题,也是让我们的家长感到困惑,感到不解的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孩子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前提是认为双方是平等的),但是在保洁人员面前我们要一个劲的警告他,你不好好学习就这样。我们要求孩子去学这样、那样的补习课程,可是最多学会一种技巧,没有开发他的思维,因为他的思维还是被老师无情的压制了。

  我们父母都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都了解了要如何培养孩子,但是目前的教育和社会体系在和这些相矛盾。这是促使我们很多父母转向西方教育,也有一部分回归到更严格的国学教育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有必要送孩子去国外读书吗?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知道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是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邓小平留学法国,周恩来留学日本,刘少奇留学苏联。还有那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去国外留学,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蒋介石、张闻天、董必武、何香凝、澎湃、王若飞。因为中国近代的发展的动力都来自西方,包括西方的思想,西方的科学,西方的技术,所以是这些留学的人能够领导中国。在去国外学习这个问题上,即便过去的地主老财都知道要送孩子去国外。

  如果说大家对送孩子是否出国读书还有任何犹豫的话,那么就是因为怕孩子因此失去了中国的传统,也怕他们失去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机会。

  这就涉及到了何时把孩子送出国的问题。

  我想就几个典型的阶段,分析一下利弊。

  有人想在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时候就送孩子出国学习。这个阶段,孩子完全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他们对于语言、思想、生活习惯没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张口说话也是地道的当地味道。

  这种情况对于父母的英文要求较高。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孩子和你用中文交流,转过身去就用英文和他的小朋友交流,你如果英语不好,根本不知道孩子在说什么。你如果不知道他在和同学交流什么,你怎么去教育他?!同时,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补习中文。在西方国家让孩子学习中文,痛苦程度就像你当年在国内学哑巴英语一样。不是他不爱学习,是因为他学了没地方用,他没有使用的地方,也就没有成就感。就像我鼓励我儿子谈钢琴,不是让他弹得有多好,而是要创造机会让他的弹琴有用武之地,比如让他去给别人伴奏,让他去表演。有了这些,他才有动力去学,去做好。

  还有一种是小学阶段后期去国外,那么这时候他的中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会说,会写,可以自己独立阅读文章,也可以独立写中文作文。这时候出国,即便没有多少英文基础,他也可以很快把英语学会、学好。完全不用担心他们的适应能力问题。这种阶段是比较理想的。同时,他也接受了你对他的一些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比如孝敬父母。我们建议在小学4年级去国外。这样可以有一个1年的缓冲。 在六年级的时候在各科取得好成绩,为升到一个好的中学打下基础。如果太晚,他可能来不及适应,那么六年级的成绩可能不会太好,影响升入一个好的中学。这样孩子的中文很有可能会变差,但是没关系,如果以后回中国工作,他们很快就能够拾起来。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是小学二年级以后去国外的。家里一直讲中文。孩子先去了加拿大的魁北克,上公立学校,学的是法语。在中学开始学习英文。虽然平常补习中文,但是效果一般。上大学时上的是加拿大排第一的麦吉尔大学,英语授课的。大学期间有一年到复旦大学做交换学生。随着时间推移,中文又被孩子重新拾起来了。

  与我们合作的几个律师也是这种情况,小时候和父母从台湾移民加拿大,学习法语,然后学习英语,考下律师执照。后来回中国发展业务。刚开始的时候中文语言交流都一般,看不懂客户的中文资料。现在,他们已经完全能够看懂客户的中文资料了,语言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了。所以,如果孩子小学的时候已经学到中文并且能够自己阅读,那么他就掌握了这个能力,以后都是可以通过练习重新掌握的。

  如果小学不能出去,那么建议在初三之前出国,这时候孩子已经全部接受中文的思想。这个时候,由于孩子处于青春期,需要父母积极照顾,并且孩子需要花更长的时间适应新的语言环境。但是,问题也不大。我们一起很多客户的孩子都是这个年龄出去的。这些家庭刚刚移民的时候,我去这些家庭聊天,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出去和小伙伴玩,窝在家里,因为他刚来,语言和朋友都不熟。但是1年后,父母抱怨的就是孩子经常晚回来,和当地的同学玩的太嗨了。所以,这个阶段出去,孩子会花稍微多的时间适应,父母的照顾也要跟上,但是很快也可以适应,并且为上一个好大学打下成绩的基础。

  再有,就是孩子在上大学的时候去国外留学。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出去读大学是很累的。一方面,他们的人生观已经确定,去拥抱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适应,甚至他自己都不想适应。如果英语水平一般,那么上课也是一个煎熬,因为大学课程上老师一节课可能就要讲100页,下课后要自己阅读,理解,学习。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所以,我认为多数这个时候出去的留学生实在疲于奔命,而不是在享受学习,在去探索。

  当然,能够出去接受、了解另外一个世界,永远都不晚,永远都好于不出去。

  那么去国外留学读书,和移民国外有什么关系吗?

  去国外留学,对于我们的父母,有两个主要关心的地方。第一就是孩子能否上一个好学校;第二,就是父母是否能够长期陪伴孩子。

  有移民身份的孩子,是以当地人身份报考的。由于国外优秀的公立和私立中小学的本国学生的占比很高,因此获得身份后的移民子女录取几率较高。而没有移民身份的孩子,是按照国际留学生报考,那么每个学校给留学生的机会则相对较少,即使申请,其门槛也非常高。通俗的来讲,就是申请北大清华,户口在河南的考生的分数要比户口是北京的考生的分数高很多才行。

  再比如读大学,移民子女选择大学,没有学校和专业限制,很多留学生无法报考的热门专业如法律、临床医学等都可以报考。国外的顶尖名校,会将大量的名额留给本国学生,控制留学生的比例。而在这方面,移民子女的名校录取率比留学生高,竞争压力也相对小。

  第二,在学生学习期间,移民子女可以享受家人的陪伴和照顾,父母的关怀引导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都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父母没有移民身份,那么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等国家只能利用短期签证停留,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续签,而且不能保证肯定可以批准。而且,也不享受当地的医疗等其他社会福利。如果父母双方或者至少一方不能陪伴年龄较小的子女,对于子女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其他因素还包括学费的问题。在教育花费上,移民子女读公立中小学可学费全免,上私立学校也能享受优惠学费。大学学费远低于留学学费,还可以申请免息学生贷款。而留学生在中学阶段每年学费生活费开销约人民币20-30万元;大学和硕士学费一般每年是人民币30万元左右。在目前中国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以前去国外留学是花钱去了,现在去国外留学是省钱去了。在国内上一般的公立学校是免费的,但是如果上私立或者国际学校,你会发现费用比到国外上私立学校还要高,而且入门竞争激烈。

  另外,在读书期间,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兼职打工,移民子女都不受任何限制。相反,很多国家限制留学生打工,进行社会实践需要申请,如果打黑工被发现,将会被限期离境。

  到了毕业求职阶段,留学生没有绿卡想在当地找到满意的工作难度相当大。而移民子女已有绿卡(甚至入了国籍),在寻找当地工作机会的过程中占有优势,不必为了绿卡而委曲求全从事自己不满意的工作。

  总结下来,移民是给孩子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给他们一个人生的选择,尽一份父母的责任。很多人会问我的一个问题:你总是劝说我们移民,说国外那么好,为什么你不在国外住,跑回国内来了?我说这正是移民的意义。移民不是要背景离乡,不是要放弃中国。移民是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个选择。国外条件好,我就移民国外。国内条件好,适合我的事业发展,我就从北美回到中国。如果哪天我想休息了,我还可以回到北美。如果不办移民,我就没有这个选择。在关键时刻,有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说普通一点,你在市区有了一个房子,为什么还要在郊区买一个房子。你不可能同时住两个地方。你的心愿可能就是在周末的时候,有个让孩子玩的地方,或者有雾霾的时候可以躲避雾霾。移民是同一个道理。

  我们的子女有去海外接受教育的需求,我们父母就给他提供这样一个选择。如果毕业后他希望重新回到国内,那么这是他的选择。

  能够满足子女出国教育目的的移民项目。

  为了子女教育,我认为美国是首选。因为美国是世界老大,我们不可否认。老大有老大成功的道理,我认为就是他的开放性,他的竞争性。孩子在这种环境里受教育,有助于成长。美国大学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有非常多的好大学可选。这点我想是公认的。

  那么加拿大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同样是北美的教育,而且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在世界上也是排名在20位左右的。但是如果和美国比起来,我认为美国的竞争性更多,加拿大更安逸。多数华人,尤其是男孩的父母,更希望下一代有一定的狼性,而不是太安逸。这是美加两国的区别。

  澳大利亚,新西兰是不是好的教育选择呢?也是,但是这些国家处在大洋洲,相对封闭。如果考虑到子女毕业后的就业市场,北美的选择更多。

  那么英国怎么样呢?英国的教育是很多人向往的,我也很喜欢和那些伦敦腔的英国人聊天,听着就像有文化传统的。英国移民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每1年住半年,所以让国内的成功人士很头疼。当然,有不住的办法,就是办理一个马耳他或者塞浦路斯的护照,获得欧盟的公民身份,就可以直接去英国读书了,而且没有移民监,这种方式的花费高一些。

  还有一种对于国内教育的补充,就是获得安提瓜和巴布达,或者格林纳达等加勒比海国家的护照,根据教育部2009年第83号文件,如果自己的子女本身在国外留学,可以以外国留学生身份就读清华北大。也有人为了让子女在国内进入顶级的国际学校,需要拥有一个国外的国籍,也可以通过办理第二本护照实现。所以,对于子女教育的需求,也需要明确需求是什么,再找相应的移民国家和移民项目。

上一篇:知世:申请美国名校的第一步 成为青年领袖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移民美国好吗?金北方移民微信直播解密美国移民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行业动态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