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社会报道
社会报道

陈进林:研学旅行有三大误区,行业规范亟需“标准”

时间:2018/4/3 16:34:54   作者:王小语   来源:中国教育产业网   阅读:493   评论:0

  近些年来,研学旅行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发展迅速,受到家长的高度关注。各类教育机构、旅行社纷纷投身其中。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指导专家、闽龙教育集团董事长陈进林先生认为,目前是研学旅行发展的机遇期,在这个重要节点,业内更加需要从整体审视行业现状,正视研学市场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误区,且有必要在合适的时机成立行业组织,为方兴未艾的研学游学市场保驾护航。

  研学旅行可能出现哪些误区?

  研学旅行 “研”“行”不一

  处于蓝海市场的研学旅行,正聚焦越来越多的机构注意,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营销,而忽视研学产品内容和服务的现象。课程设计大同小异、缺乏创新的同质化倾向。这就违背了研学初衷,“游”、“学”分配比例不合理,甚至“游而不学”的现象时有出现。陈进林先生对此强调,研学旅行虽然和旅行有关,其灵魂仍然是教育,只不过教学是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来完成。任何研学产品,都需要明确主题,清晰内容,重视互动环节,让孩子多参与,多体验,而不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缺乏严谨细致的整体规划

  研学旅行需要是走出校园,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有些研学旅行整体规划就可能不尽人意,比如旅行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旅行后的效果缺乏监督。孩子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储备,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去看什么,有多少课时,抵达旅行目的地后更无法准确感知到所接触景观的人文内涵,从而影响研学的效果。

  缺乏对研学效果的评估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研学旅行的最终目的是使孩子收获到在学校得不到的知识,是一场注重知识和精神获得感的旅行,如果回来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那么就不是一次成功的研学旅行。而是否拥有这种获得感,除了孩子自身感知,由谁来负责监督呢?这就需要研学机构拿出有效的评估机制,目前在这个方面,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

  如何避免研学误区?有“标”才有“准”!

  以上都是研学市场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那么,业内该如何走出下一步,才能避免整个行业进入误区呢?多年来致力于文化教育领域研究的陈进林先生认为,无论什么行业,有“标”才会有“准”,可以从“研学市场标准化”和“售后处理机制”两个维度来考虑,通过业内共同努力,为研学旅行提供一个可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推动研学市场标准化

  研学市场标准化应该包括从业资质、课程规范、旅行安排、效果评估机制等四大方面。目前的研学旅行市场机构繁多,让家长无从辨别,而从业资质的标准化可以从师资力量、课程质量等因素入手,通过评估相关机构办学资质,从入口严格把关,过滤掉不具备条件的平台。

  规范课程流程、内容,标准化每一个环节。能够使得研学的教学效果得到基本的保证。课程内容的标准化会明确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真正的研学项目,从而避免打着研学的幌子让孩子来一场“拍照游”。实现研学市场标准化能让旅行前的铺垫有准备,旅行中的课程有保证,旅行后的效果有监督,让机构专心,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孩子在研学机构的帮助下,做足旅行前的准备工作,能够充分了解到有多少课时,每个课时学什么,头脑里先具备一定的相关概念、知识储备,就不会对所接触事物一头雾水,有利于全身心投入体验感受,实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双丰收。

  启动售后纠纷处理机制

  陈进林先生认为,在行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应该未雨绸缪,成立相关的行业组织。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行业性质的平台,比如“行业调解委员会”,首先可以对研学旅行过程中双方可能遇到的一些纠纷有所评估与预防,再次使一些突发状况能有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与处理通道,并最终得到周全、有效的解决。启动售后处理机制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研学机构来说,都具有很大意义。

  据陈进林董事长同时介绍,闽龙教育集团旗下的丝路研学多年来深耕综合素质教育与游学研学教育市场,目前在课程内容创新、教育产品研发等方面都作出了可供借鉴的探索,对于市场的标准化也颇有心得,已经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未来将充分把握研学市场面临的机遇,推动研学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充实、多元、靠谱的研学旅行。


友情链接
移动新媒体 | 海峡教育网 | 华夏教育网 | 中华教育新闻网 | 教育在线 |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网站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